1. 醫學人文與教育學科課程規畫之核心能力與能力指標

醫學系

教育目標

醫人科

教育目標

醫人科

核心能力

能力指標

培養全方位醫師與醫師科學家使其具備符合醫學專業素養、人文關懷及尊重生命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之核心能力

培育醫學生具備對病人苦痛敏感度所需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I.人文核心構面

具備實踐人文素養、倫理與批判的能力

1.能於複雜醫療體系內具備對人性價值的思考、想像與覺醒能力。

2.能於嚴峻醫療環境下保有對自身理念的堅持與行動的能力。

II-B.族群、社會與多元文化構面

具備醫療實踐所需之族群、社會與多元文化的知能

1.能具備多元文化及社會知識,並了解社會文化對健康照護制度的影響。

2.能對不同文化特有信念、價值持開放態度,進而反省自身既存之文化偏見。

3.能主動理解不同病患之文化社會經濟背景,並能有效運用病患慣用語言以達到更佳的醫療溝通。

II-A.溝通及社會參與構面

具備實踐專業與社會責任所需的執行能力實踐能力

1.能展現醫學專業素養及社會實踐之意涵

2.能養成醫療場域所需之溝通技能

2. 依核心能力制定的課程架構:

課程

構面

核心

能力

能力指標 課程規畫與說明 相關素養

I.人文核心:(文、史、哲、藝、倫理)

具備實踐人文素養、倫理與批判的能力 1.能於複雜醫療體系內具備對人性價值的思考、想像與覺醒能力

1.具備文史哲藝以提高人文敏感度之相關課程

2.具備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考之相關課程

醫學與文學

電影中的醫學人文

醫學人文

生命與死亡現象

醫學與思辨

身體現象學導論

星空、醫學與人生

醫學鉛筆素描

反思

批判性

創造力

2.能於嚴峻醫療環境下保有對自身理念的堅持與行動的能力

1.具備倫理與法律之相關課程

2.具備典範與責任學習之相關課程

大學入門(必)

生命倫理(必)

醫學倫理(必)

醫學法律實務(必)

敍事醫學倫理

同理心

關懷

正直

利他

課程

構面

核心

能力

能力指標 課程規畫與說明 相關素養

II-A.溝通及社會參與

具備實踐醫學專業與承擔社會責任所需的能力 1.能展現醫學專業素養及社會實踐之意涵

1.具備強化對於病人及其相關人物脈絡之苦痛敏感度的課程。

2.具備社會實踐的體驗課程

3.具備於醫療場域所需的溝通技能課程

南杏講座-習醫之道1(必)

南杏講座-習醫之道2(必)

普通心理學(必)

服務學習(必)

醫學專業素養(必)

醫療行為中的對話溝通技能

災難醫學:跨域協作之科學入世體現

傾聽

分享

溝通

團隊合作

領導力

同理心

敏感度

2.能養成醫療場域所需之溝通技能

課程

構面

核心

能力

能力指標 課程規畫與說明 相關素養

II-B.族群、社會與多元文化

具備醫療實踐所需之族群、社會與多元文化的知能 1.能具備多元文化、社會與公共衛生知識,並了解社會文化對健康照護制度的影響

1.通識暨基礎課程階段:

a.應有系統及承載度地提供多元文化及社會知識與體驗的課程(涵蓋種族/族群、性別、身心障礙、來自其他國家或不同社經背景之族群)。

b.應有基本醫療慣用本土語訓練與體驗學習課程。

2.臨床前階段:

a.應融入跨文化能力訓練,能了解社會文化對健康照護制度的影響及個別差異醫療。

b.應利用個案討論,提供學生主動理解病患不同文化、社會經濟背景以達更佳的溝通訓練。

3.臨床階段:

a.規劃跨文化訓練工作坊 (教師/學生)

b.臨床醫師應能使用臨床案例,給予適時之文化議題及技能教學,並融入反思寫作

普通社會學(必)

南杏講座-習醫之道2(必)

醫學專業素養(必)

服務學習(必)

病痛之人文意涵

醫學病歷與寫作報告(必)

醫用台語文
醫療社會學

公民素養

尊重多元

文化脈絡

性別差異

2.能對不同文化特有信念、價值持開放態度,進而反省自身既存之文化偏見
3.能主動理解不同病人之文化社會經濟背景,並能有效運用病人慣用語言以達到更佳的醫療溝通
Go to top